党课第八讲《为农业强国建设贡献教育力量》

本网消息(图/邱际伟 文/刘一凡)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深刻理解“农为邦本,本固邦宁”内涵,坚持用大历史观来看待“三农”问题,激发师生党员奋进新时代、筑梦新征程的使命感和责任感。2024年10月18日,经济管理学院党支部组织师生党员、预备党员、入党积极分子等观看了第八讲《为农业强国建设贡献教育力量》微党课。本期微党课由中国农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华中农业大学、西南大学、东北农业大学6所高校的主要领导、知名学者教授及学生党员代表共同讲授,从不同角度讲述高校在服务农业强国建设中的生动实践,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厚植爱农情怀,把握历史机遇,在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伟大实践中贡献高校力量。


图1.png


中国农业大学党委书记、中国工程院院士钟登华在微党课中围绕“农业强国建设的深刻内涵和重大意义”“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对高等教育提出的迫切要求”“践行‘强国先强农、农大作先锋’使命担当”三方面进行了重点阐述。他强调,农业高校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以强农兴农为己任,积极为农业强国建设贡献自身力量。农业高校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以新质生产力引领农业强国建设,共同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贡献力量。中国工程院院士、旱区作物逆境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康振生教授表示作为一名农业科技工作者,一定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落实到日常的教学和科研中,不断发挥“双带头人”党支部书记的模范带头作用,以实际行动服务好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为打好种业翻身仗、推进粮食安全事业高质量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他们结合南京农业大学的实践案例,深入浅出地分析了涉农高校在农业强国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和使命担当。他们通过生动的案例、详实的数据,以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融合发展为核心,聚焦农业强国建设,深刻回答了“强国建设、教育何为”的时代课题。华中农业大学徐强教授谈到绿色兴农是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题中应有之义。推广遵循自然规律和生态学原理的绿色技术及有机农业技术,可以减少化肥和农药使用,减少生态环境污染。积极探索有效技术路径推进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不仅可以提高资源循环利用率,也有助于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西南大学党委书记张卫国教授介绍了学校学科特色和专业优势,深化农业对外合作交流,通过与国际科研院所科教融合,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东北农业大学党委书记校长付强介绍学校围绕黑土地保护、智能农机装备、生物育种,智慧水利等方面,通过学校的学科和专业的优化调整,设置了农业人工智能,体现出现代化农业的特色和特点。


图2.png


要进一步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农业强国建设的重要思想,厚植爱农情怀,把握历史机遇,在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伟大实践中奋力谱写农业与生物工程学院创新发展新篇章,全体师生在经济管理学院党支部的坚强领导下,将以实际行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图3.png


经济管理学院党支部坚持思想引领,让学院人心聚起来;坚持组织引领,让发展合力强起来;坚持制度引领,让治党治院严起来;坚持骨干引领,让人才队伍强起来。全面推动各项工作学在前列、干在实处,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让工作更加精准实效,让干部更加德才兼备,让作风更加扎实过硬。将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内化为工作思维和方法,外化为工作实践,为学院事业发展作出应有贡献。

 

 

来源:经济管理学院党支部
审核/发布:经济管理学院党支部

2024年10月18日